栏目分类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张阳王玮皓
2025年7月,一场史无前例的热浪炙烤着中国大地,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这究竟是偶然的天气波动,还是气候变化发出的严厉警告?未来这样的高温是否是常态!
国家气候中心8月7日发布的《2025年7月中国高温事件快速归因报告》,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。
报告显示,今年7月,西北、东北等四个区域的平均气温均创下历史新高。以西北地区为例,气温比过去高出了整整2.82℃。
这不仅仅是“热了一点”,报告指出,其异常程度达到了惊人的5.0个标准差。
通俗地说,标准差就像一把衡量“反常程度”的尺子。平时的气温波动好比尺子上小小的刻度,而这次的读数,相当于直接跳到了尺子的最末端。
这在统计学上意味着,该事件已远远偏离正常范围,属于极其罕见的极端情况。
那么,这声警报由谁拉响?是自然变率?还是人类活动?
为了厘清责任,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名为“归因分析”的工作,科学家们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出一个“没有人类温室气体排放”的虚拟地球,再和我们真实的地球状况进行对比。
结果一目了然: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,今年7月这样的极端高温,在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“几乎不可能发生”。
对于其他地区,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样巨大。报告量化指出,正是因为我们的活动,才使得东北地区发生类似高温的概率增加了22.3倍,长江中下游地区增加了16.7倍,而包括河南部分地区在内的华北地区,概率也增加了9.9倍。
这些冰冷的数字,与我们的滚烫体感完全对应。
今年7月,河南全省平均高温日数是往年的近三倍,偃师甚至监测到44.4℃的极端高温。
报告最令人警醒的部分,是对未来的预估。
科学家们基于一个“中等排放情景”,也就是说假设我们全球的减排努力维持现有水平继续下去,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。
结论是,我们今年经历的这种“破纪录”酷热,其重现期将被急剧压缩。到2030年,今年这种百年一遇的热浪,在东北可能4到5年就会来一次,在西北地区大约6年一遇。
报告的最终结论是,到21世纪70年代,2025年7月这种级别的破纪录高温事件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成为夏季的“常态”。这意味着,我们今天所经历的极端天气,或将是未来气候的普遍特征。
- 2025/08/21《子夜归》武祯是什么身份?
- 2025/08/167月这样的酷热未来是常态! 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!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究发布
- 2025/08/05被苹果淘汰 7 年的功能, 即将回归?
- 2025/07/05ootd穿搭
- 2025/06/26守正创新,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(工匠绝活·特别策划)